杨保军:名城保护四十年——回顾与展望
点击数:7426 字号:小 中 大
01 历史成就
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,我国城乡历史文化?;すぷ魅〉昧讼灾尚?,值得我们倍加珍惜,发扬光大。
名城制度确立以来的城乡历史文化?;すぷ骼?/span>
一、保护制度日臻完善
目前基本形成以“三法两条例”为骨干的历史文化?;し煞ü嫣逑?,配套形成大量部门规章、技术规范、地方性法规制度。
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体系
二、?;だ砟钣胧本憬?/strong>
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交流研究借鉴,探索创新,完善提高,从大拆大建走向绣花功夫,从拆改留走向留改拆,从分散?;ぷ呦蛐;?,从冻结保护走向保用结合。
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理念
三、保护力量传承不断
名城?;な乱的苡薪裉斓牧己镁置娴靡嬗谖饬硷蕖⒅P③频惹氨裁堑目春偷旎?,可喜的是前辈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,正走向兴旺。今天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话?;な乱凳切交鹣啻囊桓銎?,我们真切感受到“弦歌不辍”的文化传承景象。
四、?;ざ韵蟛欢侠┏?/strong>
从重视古都、著名城市到逐渐重视多元类型城镇、村落的保护,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保护了大量珍贵遗产。现在又扩展到历史聚落、近现代遗产、工业遗产、红色遗产、历史景观等的保护。名城?;げ愦我膊欢贤晟?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个层次的?;し椒ㄌ逑?,不同层次?;ざ韵蠓直鹬贫ū;ひ蟆?/p>
五、?;ぞ槿涨鞣岣?/strong>
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承历史文脉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比如苏州老城整体保护,新旧建筑风貌协调,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协同保护;平遥长期坚持整体保护,保存了最完整的古代县城;北京崇雍大街采用传统营造修缮建筑,保留社区记忆,激发社区活力;青州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公众参与,积极引导原居民参与到古城保护中来;南京颐和路坚持整体?;?,维持历史空间的真实性;天津五大道注重对公共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;上海衡山路采取微设计、微更新、微治理,长期坚持精细化管理;云南巍山最大限度延续原住民和原业态,让古城活在当下。
02 现状问题
一、思想认识有偏差
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,文化素养不高,建设性破坏行为时有发生。很多人拆毁时不觉得心疼,觉悟后才感到惋惜,所以提高文化素养很重要,可以减少悲剧发生。
二、?;つ谌菟槠?/strong>
一是重古代,轻近现代,对于反映党领导人民奋斗历程、新中国建设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历程的20世纪遗产关注不够。二是重建筑本体、轻环境格局,其实对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观照才是中国传统营建的精髓。三是部分体现中华文化特质的片区未能纳入现有?;ぬ逑?,比如名楼、古寺、老河道、老街巷、老社区、老工厂、老校园、老桥等。
三、?;し椒ú豢蒲?/strong>
一是没有做到应保尽保,比如因没有及时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?;で?,导致具有?;ぜ壑档慕ㄖ獾狡苹?;二是拆旧建新、拆真建假,近年来不少地方打着文化旅游名号,花巨资兴建古城;三是失管失修,修而不用,个别街区搬空居民后一围了之,导致建筑和环境破败凋敝。
四、活化利用不充分
重经济效益,轻文化内涵。存在个别过度商业化和旅游开发破坏文化特色,搬迁原有居民和商户的现象,完全改变了原有人文环境,割裂了与社会文化的关联,影响了地方文化特色的延续。
五、监督管理欠力度
一是对责任主体问责力度不够,不敢破坏、不能破坏、不想破坏的局面没有形成;二是对违法主体处罚力度不够,违法成本过低是造成建设性破坏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;三是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健全,现行法律法规在系统、整体?;し矫娲嬖谝欢瞻谆蛉狈咛迕魅饭娑?,相关标准规范也亟待制定。
03 未来展望
一、提高政治站位
一要全面认识做好?;ざ院胙镏谢判愦澄幕?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;二要充分认识做好?;ざ酝贫窍缃ㄉ韪咧柿糠⒄?、塑造城乡风貌特色的重要作用;三要深刻认识做好?;ざ约幸匀嗣裎行睦砟睢⒃銮咳嗣袢褐诨竦酶?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重要价值。
二、把握核心任务
一方面建立分类科学、保护有力、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?;ご刑逑?;同时,要改革?;す芾硖逯疲菇ㄐ率贝;ご械摹八牧喊酥?,指导推动地方工作。
三、聚焦重点工作
一是立足全国一盘棋,实现?;ひ氐目占淙哺?、要素全囊括。具体指以大历史观延伸历史文化遗产认知的时间轴,延伸到近当代;拓展?;ご锌占浞段Ш投韵罄嘈?,以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,以历史文化名城、名镇、名村(传统村落)、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、历史建筑、历史地段等为主要保护对象,与工业遗产、农业文化遗产、灌溉工程遗产、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地名文化遗产等共同构成?;ご杏谢濉?/p>
?;ご锌占浞段Ш投韵罄嘈凸钩傻挠谢?/span>
二是坚守?;さ紫?,分级分类做好?;?。对历史文化名城、名镇、名村(传统村落),应注重整体保护,?;だ贩缑布捌渌来娴牡匦蔚孛病⒑雍档茸匀痪肮刍肪?,修复山水城传统格局,传承古人营建智慧;统筹名城保护和新区建设,更好体现地域特征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,切实做到在?;ぶ蟹⒄?,在发展中保护。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,要注重保护历史肌理、空间尺度、景观环境和特色环境要素,整治不协调的建筑和景观,延续历史风貌。对历史建筑,要在挂牌和建档的基础上采取区别于文物建筑的?;し绞剑氐惚;ぬ逑趾诵募壑档耐夤邸⒔峁购凸辜?,保持其高度、体量、外观、风貌等特征,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改造,及时加固修缮消除安全隐患。
三是注重人民群众的温度体感,延续城市人文环境和生活场景。要协同?;だ肺幕奈镏士占湓靥搴痛成缁嵬?,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;要将?;すぷ饔朊裆纳平裘芙岷希饩龊萌嗣瘛凹蹦殉钆巍蔽侍?;要引导群众参与历史文化?;な乱?,实现文化空间“共保共建共治共享”;要注重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文脉传承、社会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。
四是坚持以用促保,创新活化利用,充分发挥遗产使用价值。通过合理?;な褂檬挂挪婪判瞒攘?;通过融入当代生产生活为遗产焕发新活力;通过培育文创、科创等新兴产业,使遗产赋予新动力。
五是完善制度机制,切实加强实施保障。要健全法律体系,完善技术标准。2008年颁布的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?;ぬ趵芬巡荒苈阈率贝;すぷ鞯囊?,应加快推动制定历史文化?;び氪凶ㄏ罘?;各?。ㄗ灾吻⒅毕绞校┖陀辛⒎ㄈǖ某鞘?,应积极探索制定或修订地方性法规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于国家进行立法,并出台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。建立新型标准规范体系,其中全管理流程技术覆盖,精准指导?;ご泄ぷ鳌<忧考嗖庠ぞ?,强化监督检查,包括强化动态监管,进行定期评估,开展日常巡查,加强社会监管。健全考核体制,强化考核问责。
健全法律体系,完善技术标准
04 结语
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物换星移的沧桑,铭记着政通人和的辉煌,蕴含着体国经野的智慧,散发出流风余韵的芬芳。置身其间,可以跨越时空、勾连古今,让人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,体会到品类之盛的生机,享受到游目骋怀的愉悦,品味到源头活水的滋养。
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,就是守护过去的荣光,珍惜今天的宝藏,孕育未来的希望。
过去40年形成的名城?;ぶ贫龋诳焖俪钦蚧讨斜;ち舜罅空涔蟮囊挪谘有肺穆?、保护文化基因、塑造特色风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新阶段需要新担当、新作为,时代呼唤我们以名城?;ぶ贫冉?0年为新起点,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为新契机,建立分类科学、?;び辛?、管理有效的保护传承体系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、绽放新魅力、赋予新动力,谱写城乡历史文化?;ご惺乱档男缕?。
(来源:清华同衡 作者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)